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山东省HIV-1感染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流行于山东省境内艾滋病病毒(HIV-1)毒株的亚型及各种亚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对93例HIV感染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外周静脉防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获得包膜蛋白(env)、核心蛋白(gag)、tat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目标人群中共存在B、B’、C3种亚型以及CRF07-BC、CRF08-BC、CRF02-AG和CRF01-AE 4种重组毒株,B’亚型在人群和地域上分布最广,涉及献血员、受血者、二者的配偶和性乱人群,分布在山东省10个地市;CRF07-BC、CRF08-BC亚型以吸毒人群为主,分布在5个地市;CRF01-AE和其他亚型则主要为性乱人群,集中在几个经济发达的城市。结论山东省HIV-1亚型众多,各亚型在我省高危人群和地域分布不平衡,各有特点,从总的亚型流行特征来看,HIV-1在我省有流行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自2002年陆续在临沂、威海、潍坊、泰安等市的农村地区,从来自我国HIV局部流行省份的妇女(外来妇女)中发现HIV感染者,2002—2005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对外来妇女及其家庭HIV-1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就这一人群中的HIV-1感染者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1.材料与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全省发现的共104名HIV阳性的外来妇女及其配偶和子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外来妇女经知情同意后根据统一调查表收集血样和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每名研究对象采集静脉抗凝血5~10 ml,配偶和子女经ELISA初筛和WB确认进行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岛市新型毒品滥用者使用新型毒品的情况、性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5-2016年在青岛市依托MSM社会组织和社区中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志愿者,滚雪球法招募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样本量估计为933人。收集其吸毒、性行为,检测HIV、梅毒、HCV抗体,检测新型毒品滥用情况。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招募1 034人,MSM组431人(占41.7%)和非MSM组603人(占58.3%)。与非MSM组相比,MSM组年龄较低,未婚比例较高,文化程度较高。最近6个月用过冰毒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49.7%(214/431)和100.0%(603/603),用过零号胶囊的比例分别为66.8%(288/431)和0.0%。最近6个月与多人共用毒品者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87.9%(379/431)和97.7%(588/602)(χ2=39.84,P<0.01)。最近6个月使用毒品后发生性行为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非MSM组(47.5%,285/600)高于MSM组(7.4%,32/430)(χ2=190.10,P<0.01)。最近6个月使用新型毒品后发生多人性行为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78.1%(335/429)和5.5%(33/600)(χ2=573.73,P<0.01)。MSM组的和非MSM组的HIV抗体阳性率、梅毒抗体阳性率、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和0.2%、3.3%和6.3%、0.0%和0.3%。结论 青岛市男性新型毒品滥用人群中有较高比例的多人共同吸毒,在有男男性行为的新型毒品滥用人群中,使用毒品后的群体性行为发生率高,HIV抗体阳性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应重点加强对这部分亚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疫情与流动人口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疫情现状,为制定预防艾滋病进一步传播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2003-2005年全国艾滋病疫情报告数据、监测点数据和部分地区现场调查数据。结果2003-2005年全国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中,户籍为外省的分别占总报告数的14.6%、9.5%和17.7%。西藏、北京、浙江、上海、内蒙古、青海、江苏、天津、宁夏等地报告的外来病例,占本省(市)总报告人数的比例超过50%,最高达87%。山西、山东2省外来妇女中HIV检出率分别为1.1%和0.6%,2省外来妇女感染者的配偶和子女均发现阳性感染者。结论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疫情不容忽视,在部分省份,流动人口是艾滋病感染者的主要来源,须要及时加强流动人口艾滋病检测和干预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流行于山东省境内HIV-1毒株的亚型,尤其是流行重组型毒株的种类及变异情况,分析其来源并推测其流行趋势。方法采集93份HIV-1感染者的外周静脉防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获得包膜蛋白(env)、核心蛋白(gag)、tat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目标人群中共存在B、B,、C3种亚型以及CRF07-BC、CRF08-BC、CRF01-AG和CRF01-AE4种重组毒株,其中B’亚型数量最大71株(占77.2%),CRF01-AE9株(占9.8%),CRF07-BC、CRFOB-BC各3株(均占3.3oA),B、C和CRF02-AG各2株(占2.2%)。3个基因区env区变异最大,gag和tat相对保守。3种优势亚型中,A/E变异最大,B’次之,B’/C最保守。结论山东省HIV-1流行毒株亚型众多。各优势毒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在山东省有流行加快的趋势,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艾滋病项目县中学生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山东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针对中学生开展的生活技能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改进中学生生活技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4年12月、2006年3月和12月进行分阶段整群抽样调查.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推荐方法计算的知识知晓率为主要研究指标,对不同年级和性别的中学生知晓率进行比较,按调查时间对知晓率进行χ2趋势检验.结果 3次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知识知晓率均高于高中生,男生知识知晓率高于女生, 按UNAIDS推荐方法计算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5.5%,23.8%,48.3%,呈随时间递增趋势.结论 山东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开展的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宣教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不同年级与性别知晓率不同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山东省1992年6月至2014年7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空间流行特征。方法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采用全局空间性自相关性统计量(Morans I)和局部自相关性统计量(LISA)分析山东省HIV/AIDS的空间聚集性;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同性/异性性传播途径在空间上的相关性。结果 1992年6月至2014年7月全省累计报告HIV/AIDS 6 593例,流行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HIV/AIDS在山东省县区水平上具有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52);共有两个热点区域,分别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同性/异性性传播作为山东省HIV感染最主要的两种途径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Morans I=0.17),济南市天桥区、市中区与青岛市崂山区、市北区表现尤为突出。结论山东省HIV/AIDS在空间上呈聚集性分布,青岛、济南两市需要重点防控,同性与异性性传播表现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提醒艾滋病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来,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愈来愈倍受人们的关注。从生命质量的内容、测量工具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影响地方多部门领导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因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防治艾滋病领导力建设的可行性模式。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省15县市地方领导共47人,分为卫生和非卫生部门两组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及专题小组讨论。结果影响地方领导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因素包括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外部影响因素分为部门共同及特殊影响因素两类,如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等;内部影响因素两组的共性是,因缺乏明确的针对个人和部门的考核评估机制而导致的自我激励机制的缺乏等,2个省情况基本一致。防治艾滋病领导力建设的培训,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导在培训内容、方法和时间上区别对待,突出艾滋病与执政的关系。防治艾滋病领导力建设的模式,除通过目前培训的短期行为外,还需配合实施和评估等长期综合措施。结论地方领导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防治艾滋病领导力建设的培训可采用"目的分层"的策略。领导力建设的模式应建立培训-实施-评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隐匿性HBV感染(OBI)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并威胁到输血安全。本文分析近年来关于OBI的概念、致病机制、在健康人群和不同患者中的流行率以及传播可能性方面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OBI在健康人群及不同患者中均存在一定的流行率,并可能通过输血等途径传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